2月9日,“筑梦湾区 粤向山海”两岸新媒体交流行活动日程满满。上午,活动举行新媒体培训课程,两岸自媒体达人分享运营心得,解锁小红书、抖音等大陆社交软件的流量密码;下午,团友们走进广州中轴线开启城市漫步,在拍摄“实战”中体验广州现代都市风情与特色美食文化的多元魅力。
足足5个小时的“封闭集训型”自媒体提升课程,太“干货了”。
课上,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新媒体人饭饭,台湾自媒体人、油管大V刘骐乐,台湾自媒体人、小红书达人杨舒评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本领,与团员们分享自己账号的涨粉、流量变现秘笈。
饭饭详细介绍了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大陆视频平台的运营模式,分享了广告带货、电商带货、知识付费、粉丝打赏等多种变现方法,从台湾自媒体人的角度,分析进入大陆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她认为,台胞进入大陆市场有很大优势,“两岸文化相通,交流起来没有语言壁垒,而且大陆网友对台湾的生活很感兴趣,期待听到台湾民众的声音和观点”。
杨舒评分享了自己从小红书零粉丝素人博主到如今账号粉丝过万的心得。“我觉得真诚的内容最能打动人”,她的账号获赞最高的影片,是一个真实小故事的讲述——她刚到大陆时,遇到手机欠费停机,的士司机主动帮她充值,“我当时非常感动,就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关心和关注”。她还告诉大家,凭借运营小红书是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的,“我一开始也只是把小红书的广告、带货等收入作为额外的生活‘补贴’,到现在它已经足够支撑我的日常生活开支”。
刘骐乐则以自己抖音账号不同作品的浏览量举例,与大家生动地讲解热门短视频的剪辑技巧,“视频的前几秒一定要吸引人,有趣的观点可以在标题放大突出,激发观众继续观看的兴趣”。在内容方面,自己分享台湾生活,特别是与台湾民众在街头交流的视频往往能够收获很高的浏览量,“大陆网民对台湾非常关注”,推荐大家多多尝试,吸引账号流量。
课后,不少团友与记者分享了他们使用大陆社交软件的经历和课程收获。
“小红书已经成为我的百科全书了。”台湾媒体人陈小姐说,“我几乎每天都会刷小红书,日常生活所有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我都会上小红书问问。”她表示自己也曾运营过社交媒体账号,但是因为粉丝数和浏览量一直上不去,苦恼了很久,今天终于茅塞顿开,“原来账号人设要越精准越好,特别是要细分受众人群,比起话题广度来说,账号内容的垂直深度更能够吸引忠实的粉丝,以后在运营小红书或者抖音账号的时候,我会更加注意”。
“我最常使用的是抖音,因为抖音上的内容很丰富,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推播,我总能刷到自己想看的视频”,来自台湾东华大学的吴承翰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看抖音汉服博主四月的内容,其中关于冰雕、打铁花等视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喜欢她的拍摄和剪辑风格,每个画面都很唯美”。他表示,自己也会将课程上学习到的剪辑技巧运用在日后的视频里,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作品。
“小红书是我了解大陆的窗口,我最喜欢看小红书上的美食探店帖文”,台湾金门大学学生郑咏婕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有运营小红书账号的想法,但不知从哪里入手,今天的课程给她方向和方法,日后会试着自己探索,与大陆网友共同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下午集训结束后,交流团走进广州花城广场、正佳广场天河城一带,开始“实战”拍摄+“逛吃”环节。
团友们沿着广州中轴线开启城市漫步。广州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海心桥等地标性建筑被团友们摄入镜头。“天气爆好,这里的高楼大厦现代又繁华,在夕阳中美爆了!”台湾自媒体人凯雯表示会将自己的所看所感传递给台湾的朋友,“很建议来广州旅游”。
酸奶麻花、冰糖葫芦、螺蛳粉……在拍摄视频的同时,团友们还顺便品尝了全国各地美食。在螺蛳粉店,团友们体验了一把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在台湾只能吃到速食螺蛳粉,这种现做的味道太‘上头’了!虽然有点辣,但是越吃越想吃。”台湾学生杨秉程兴奋地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感受,“螺蛳粉里的炸蛋很特别,酥酥软软的,我在台湾没有吃过,有机会一定要带台湾朋友一起来品尝。”
接下来的几天,交流团还将参观广州沙面文创岛、从化香米产业园,揭阳三山国王祖庙,潮州古城、广济桥、韩文公祠等,继续探寻广东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发展的融合魅力。
视频包装|黎杰文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