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山海情深 携手并进——胶州通渭东西部协作硕果累累

2025.02.18 | 念乡人 | 10次围观

  原标题:山海情深 携手并进——胶州通渭东西部协作硕果累累

山海情深 携手并进——胶州通渭东西部协作硕果累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通讯员 李 娟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岛胶州与通渭,一地临海,一地依山,虽跨千里之遥,却因东西部协作续写了感人至深的“山海情”。

  2024年,山东省胶州市聚焦通渭县所需,从产业扶持、教育提升、医疗援助、人才交流、资金投入到劳务输转,着力推动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消费共促、教育医疗、产城融合等协作实现新突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且成果丰硕的发展篇章。

  产业帮扶遍地开花

  产业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支撑。

  时下,走进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的色选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忙着把金银花倒入色选机,通过光电色选技术,完成金银花的分拣、分类,筛选出不同等级的金银花。

  该产业园是在胶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并借鉴山东产业集群园区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中药材加工从初级切片向有效成分提取、衍生品开发等精深加工的重大跨越,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以目前色选加工能力,一天可以生产12吨,一个月可以生产300吨以上。产业园全部投产以后,两三年内便可实现5亿元以上的产值。”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翟玉生说,目前,产业园已顺利投入运营,实现分红收益249.93万元。

  在青岛胶州·通渭服装产业园,这个投入20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精心打造的产业园已初见规模。通过整合37家服装企业聚集发展,实现了从单纯生产加工向市场营销、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建设、从产量扩张向附加值提升的三大转变。该园区致力于打造年产500万件以上且集研发、设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服装研发生产基地,成为通渭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24年,胶州市积极落实各类帮扶资金6249万元,安排实施了18个项目,涵盖中药材产业园仓储中心建设项目、青岛生态林、“组团式”帮扶县三中建设项目等。其中,中药材产业园仓储中心总投资2350.85万元,所用资金都来源于东西部协作资金。目前,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今年7月底交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实现黄芪交易量2.5万吨、金银花交易量1.7万吨,年交易额可达3.79亿元。

  劳务协作稳岗就业

  东西部协作在通渭县的民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劳务协作方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福祉。

  “年一过完,又将踏上出门挣钱之路,没想到坐上政府补贴的直达专列,很方便,很开心……”2月7日清晨,天色未亮,凛冽的寒风中,来自通渭县18个乡镇的190名赴外务工人员拎着大包小包、怀揣着梦想和希望,登上一辆辆大巴,朝着兰州和定西高铁站驶去,正式踏上了他们在初春的返岗就业之路。

  这是今年首批去往青岛务工的队伍,也是通渭县连续第五年以“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护航务工人员返岗。来自通渭县陇阳镇党岔村的村民党小朋,在青岛打拼已有20多个年头,谈及在青岛的工作,他满是欣慰:“每个月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那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我打算继续在那儿奋斗。”

  “今天我带着通渭的乡亲们前往青岛务工,那边工厂多,工作轻松,薪资待遇也可观,而且还能免费乘坐高铁前往。青岛的工厂食宿全包,招工年龄范围广,男工18岁到60岁,女工18岁到56岁,就业选择多,机会多多!”领队杨钫婷热情地说。

  近年来,通渭县积极探索创新,推行“政府+劳务基地+人力资源机构+务工人员”的高效劳务输转组织模式。根据务工人员返岗的集中出行需求,精心调配“专人、专车、专线”,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的运输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能够从家门口直接走进厂门口,实现了便捷、高效的就业输送。

  同时,两地加大劳务输转和就业帮扶力度,通过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和招聘活动,为通渭县的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技能提升平台。2024年,培训人数达203人,帮助通渭县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在青岛企业稳岗就业138人,在其他地区就业2800余人。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助力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致富,还在异地学习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返乡创业或就业积累了宝贵财富。

  多元帮扶全面发展

  东西部协作在通渭县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劳务和产业领域,更是涵盖了教育、医疗、人才、消费等多个民生领域,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

  2024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陈丽丽来到通渭县人民医院,主要为肾病患者服务。“我们希望把青岛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带到通渭,拓展当地医生的诊疗思维,给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陈丽丽说。

  山海不隔两地情。2024年,胶州市共选派15名医疗人才,带着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来通渭县挂职交流,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680人。除了选派基本素质强、经验丰富的骨干医生外,胶州市还向通渭县捐赠价值262万元的医疗设备和14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支持通渭县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发展。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2022年8月来到通渭后,青岛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通渭县第三中学校长贾廷深和“组团式”帮扶成员把对教育的热忱和帮扶的初心践行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把对西北孩子的热爱倾注在每一个课堂上、每一个行动中。

  在招商引资合作方面,两地携手共进,成果丰硕。通渭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成功吸引了5家企业入驻通渭,为通渭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当地的产业业态,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两地积极引导通渭县企业与胶州等东部企业、平台对接合作,建立了“通货入胶”长期稳定购销合作关系,促进通渭县农特产品进入东部市场。目前已帮助销售通渭县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1.85亿元,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