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外企产品设计日记|怎么判断是不是真需求?

2024.12.10 | 念乡人 | 8次围观

在产品经理工作中,需求分析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不同公司的方法和经验都有所不同,这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在外企做需求分析的流程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外企产品设计日记|怎么判断是不是真需求?

共情了用户之后,我们来看看怎么判断你的需求,到底是不是真需求。

​(共情下篇将在整个系列结束更新,因为属于是产品发布后)

外企也是有一系列的方法论,我结合下我的经验分享分享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首先,我希望大家就从拿到需求的那一刻就开始 Judge。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经历过,老板突然提了一个需求让你做,或者有用户反馈想要什么功能,但是做上去却没什么收益。因为其实有时候你拿到的“需求”,往往只是对方的一个 idea。

比如我的老板之前突然想让我(我是做 sleep app的)加一个什么 AI meditation 功能,其实只是对方的一个 idea,他想要的是实现 meditation + AI 的噱头,达到好去推广的“目的”。

再比如,有用户说想要竞品也有的周报月报,这其实也是他的 idea,他想要的是可视化自己的睡眠,达到来更了解自己睡眠的“目的”。

所以,必须是什么“AI meditation”么?必须是什么“周报月报”么?

很多时候他们想要的功能,只是他们的一个小小 idea,你想通了这点,你往背后去找他们的“目标”、他们的“问题”,你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需求,这时候你的解决思路才可以更加开阔。

做产品的时候千万别习惯来什么活接什么活,后期会给自己埋很多坑,朋友,填坑真的很辛苦,别问,问就是我真做了 AI Meditation(并且做的不好。。)

我共情篇有讲到 Persona(用户画像),提这个需求的是我们的用户画像上的一类人么?又或者,这个人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么?需求始终要以你产品的用户作为导向,你要考虑的是“这个需求能不能服务你的用户”,不要为“不是用户”的用户付出太多把产品带歪。老板可能不是产品的用户,我想大家非常容易判断,但是还有一类用户,我这里也额外提醒一下。

我在做 sleep app 也遇到了一些有慢性疾病的用户,比如夜起,比如三高,比如打鼾等。这些当然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我们也在为他们考虑一些记录“夜起”等的功能。但是根据澳洲律法,app 内不得提供医疗的建议。所以这个用户是我的“用户”,他们也非常迫切的希望从我的产品中获得一些更深的建议,但是我能为他们做的就只能“点到为止”。

啊,这熟悉的“value”,这个词真是外企里面的高频词,你要经常面对同事问你做这个有什么 value。我这边的经验 Value 有两点:

  • 除帮助用户达成目标或者解决问题外,区别于其他 app 的地方。比如,你也做冥想,我也做冥想。你的冥想多,我的冥想就更好找。京东、淘宝、拼多多,他们都是电商平台,但是他们提供的品类和定位有很大区别。
  • 心理(情绪)价值。好像大家慢慢在男女关系上意识现到了情绪价值,其实做产品呢,也是非常需要情绪价值的。就像学英语的 app 很多,但是多邻国就一直贯穿游戏化给了你一种学习的成就感(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同类型的 app 非常多,情绪价值也是你产品的 value。这块也是目前我在深入研究的一块,等我攒的 case 多一点,一定给大家出一篇“如何心理按摩”的产品文。

请你记得考虑这个需求的时候,就优先考虑如果这个需求上线,有没有可以衡量的指标。如果连衡量指标都没有,很可能就是伪需求。我刚做产品的时候总是瞻前不顾后,其实做产品一个体系的思考非常重要。我们从需求的来源(头)考虑了,也别忘记需求的衡量(尾)。有头有尾,才能做真正的需求。

其次就是自己所在团队的资源。我发现非常离谱的需求反而比较好判断“今天做一个抖音出来”,你会理所当然拒绝,因为这资源完全无法比。但是不那么离谱的需求,就往往会接受了。一定要学会评估自己的团队资源,别给自己留坑。

最后就是产品本身的边界。我看到太多 app,越做越复杂。其实就和我上面提到过的,有慢性问题的用户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之一,但是我们也许只能为他们“点到为止”。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做真正的需求,让产品变得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