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家在刷微博、刷公号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人真有这么红、有这么多粉丝?这文章不怎么样啊,真有这么多人看?近日,新浪微博管理员账号发布《关于调整微博转发评论数据显示方式的公告》,其中提到“某些大v被刷爆的转发、评论数字,实际上反映的是唯数据论、唯流量观的滋长和蔓延。”流量造假这个不算新的话题,由此再次备受关注。
中国之声记者调查发现,刷数据十分简单,以公众号的十万加阅读量来说,几千块钱就可以刷出来。对于公众号运营者自己来说,刷漂亮数据,也并不只是自己的期待。“饮鸩止渴”式的运营背后有着一条多方默许的利益链条。
数据造假背后的“生意经”:长期存在、已成行业规则
承接“粉丝业务、点赞/评论/转发业务、阅读量业务、抖音等直播平台营销方案”,一个名为新微传媒的微信,在自己的宣传页面上详细的标注了各项业务,类似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基本都是如此 “身兼多职”,根据这些商家的描述,价格根据平台和要求不同,时有波动。
比如微博“产品”的价码:1万个粉丝90元到270元不等;100个点赞3到5块钱,阅读量业务是最便宜的,1万次4到20块不等;到了微信公众号,提高一万阅读量需要400至600左右。
中国之声记者在淘宝上联系到一个“优化阅读量”卖家表示:“我们这边是真人增量,就是人工增量。不是那种机器刷,快单基本上几千的时速,慢单两三百的时速。我们这边给您增加阅读量的话,在您后台显示的会话来源,就是这样的一个来源增量。”
会话来源一般指的是图文消息群发后,关注该公众号的粉丝直接在公共号界面点开阅读的量,这种增量不易被识别。刷会话来源阅读量的方法实际也不难,刷量公司通过号贩子购买大量的微信号,通过程序进行管理、操作。中国之声记者在qq群中就找到不少微信号贩子。
号贩子1:“新号40元,实名号75块钱一个。如果量大的也可以便宜。你先说需要多少,我这边一天几十个应该不成问题。”
号贩子2:“数据养的号咱不要,只要自己的私人号,咱是做平台和微商的。”
几十块就可以买一个微信号,为一篇公众号文章打造十万加阅读量,可以赚几千块,这个链条的前端,听起来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而在后端,刷数据又是复杂的、心照不宣的默契。娜娜(化名)运营着一个垂直领域的公众号,因为内容领域专一,阅读量虽然往往维持在两三万,但用户黏度及品牌方的认可度都不低:“我自己有想过,但没有实施过。这种要求一般不会由品牌方来提,就算要提一般是公关公司,他们希望对品牌方有所交代,然后面子上好看一些。”
盘点各方观点:刷出来的流量数据造假链
采访中中国之声记者发现,很多博主也知道刷数据本质上是“饮鸩止渴”。但当微博或公众号进入到商业化阶段,因为关注“数据”的人太多,公众号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压力。刷一波流量后,博主可以盈利,对公关公司和品牌执行者也好交代。几方甚至由此编织起一张“互惠互利”的庞大利益网。
经纪人——代表网红,好数据才能卖上好价钱。
王戈(化名)一直在帮一些网红当运营经纪人,他形容自己的角色有点像“包工头”:“kol(关键意见领袖、博主)没有那么多时间跟公关公司去接触,所以他会有自己的经纪人。比方说我的一条广告是多少钱,然后我大概能够做到什么样的内容,我是代表kol。一般发出来以后有一个自然流量,如果是真的跟你平时的内容差特别多的话,作为kol来说,他本人输出的一个内容,没有做效果很难看,数据很难看,这种东西其实对作者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我们可能会跟博主说我们要去做一下这个效果。”
公关公司——平衡品牌与博主,筛选适合的公众号,数据、调性都得考虑。
李婷(化名)是上海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公关,之前她还有过传统媒体及头部公众号的工作经历,在她看来,公关公司需要对品牌负责。“我们都是有年度维护的公关公司的。公关公司他也不会说点对点去联系这些人,因为这些人他其实也有矩阵,每个人的粉丝量可能就在二三十万。某一个公司就是一起签了他们,负责维护我们品牌的这种公关公司就会在这里去挑符合需求的符合预算的。”
博主究竟能不能达到品牌方的要求,公关公司也得考虑。
经纪人王戈表示:“除非说真的是非常优质的内容,能够让粉丝自发的去转发或者说评论点赞,但是在现实过程当中比较少。因为客户想要的是你在这里把我需要去给受众传达的这些点明确出来,有的甚至要不断的重复。这些跟优质内容本身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矛盾。公关公司它要去平衡这两者,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效果,在呈现数据的给客户去交差的过程当中,他就需要去加一些阅读量,还有点赞评论。”
品牌执行者——对公司高层负责,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
李婷介绍,品牌至少希望得到成倍回报,比如,“花了50万,当然希望到老板那里说,阅读量500万。”这一点,王戈深有同感:“去找公关公司下单的品牌执行,他其实是一个执行层面的人,他需要拿这个东西去给他的领导做汇报。如果说我的预算拨出去了,案子做完了,数据很难看,他也没有办法交差。”
在李婷看来,一些公众号的投资方,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数据造假的现实压力。“有一些他可能就是当年曾经做得很好。曾经的好是因为真的是自己一笔画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所以当年曾经很带货。但是他因为要养团队也开始扩充,甚至有A轮B轮这样进来,他不得不自己抽出来,去建立这些新的联系,获得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大的预算。他就有他的团队来帮他写的,但是其实现在这些团队就是说这是我一份工作,质量是直线下降的,几层之外的传播都是下降的。”
“繁华”过后终要面对现实,刷出来的只是“皇帝的新衣”
质量下降,势必影响流量,就可能需要靠刷数据、提价等各种方法来维持运营。
当然,在经历最初几年的风光之后,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点——公众号实际所有者、经纪人、公关公司、品牌执行人最终到品牌公司,已经逐渐明白,这些刷出来的漂亮数据,对于谁来说都是“皇帝的新衣”。
以品牌方来说,也摸索出了一些辨别的方法:“一直待在品牌里的人可能不那么知道,数据就是十万二十万,他们就是相信这个的。我们自己可能会看阅读量、留言量,然后甚至去看次条和第三条。通常是有个比例的,比如说头条有十万加,至少次条会在三四万左右,第三条可能会在一万左右,这个是个比较工整的、比较好的阅读量。刷数据的,它可能就是头条刷到十万加,然后次条他可能几千,那么你就知道这个当中差距就是差太多了,这样的号可能就会被踢出去。”
不管品牌李婷,还是经纪人王戈,包括博主娜娜,都认为公众号或者微博推广“躺着挣钱”的日子过去了,大浪淘沙,只有那些专注内容的精品才会被留下:“个别的博主会在接案子之前就讲,要么我不接,要接了我也不刷量。广告主在投放的时候,他现在其实也是多维度去衡量效果,不会说像以前那样,网红给我报多少,层层加价。一个品牌维度有没有提升,搜索指数,或者说我产品的一个访问的点击量有没有上去,这几年的这种试验过后,广告主心中也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一个标准,我一定要找到对的广告牌。”
(责任编辑:张倩蓉)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