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 念乡人 | 3次围观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南宁一家夜市的烧烤摊
图为:检验检疫人员查验冻肉品包装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鸡爪是不少城市夜宵的小菜,也是不少人喜爱的零食。然而,这些色香味俱全的鸡爪有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的毒药,有的已经冰冻了46年。
又腥又臭,用漂白剂浸泡
排出的污水可以将鱼毒死
广西防城港紧邻边境,是境外走私冻品进入国内的重要通道。自2012年6月以来,当地共查获7起涉凤爪食品案件,总涉案金额达2000多万元。
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李剑敏介绍,浙江一带的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地下渠道走私入境,并在当地一些食品厂将一些来源不明、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冻品隐蔽加工,仿冒多种品牌。
说起查处这些隐蔽黑窝点的经历,李剑敏还是觉得恶心:“整个加工车间里又腥又臭,人进去待一两分钟就受不了。”
据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士介绍,未经检验检疫的冷冻肉品从境外运至国内,一般需要两至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如冷冻肉品出现解冻,不法分子会将货物送到下家后再重新冰冻,如此反复经历“运输—解冻—冰冻—转运”过程后,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少冷冻肉品已经严重变质、发霉发臭。此时,过氧化氢和工业烧碱就成为冷冻肉品解冻、除味、保鲜的利器。
李剑敏说,走私入境的冻品往往含有大量细菌和污血,不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一则杀菌延长保质期,二则可以去除表面的污渍,让鸡爪显得又白又大。”据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交代,如此泡制,可以比常规制法出品的凤爪更大、更重,通常1公斤鸡爪可以泡出超过1.5公斤鸡爪。
而过氧化氢是国家明确禁止进入食品加工环节的添加剂,“非法加工窝点排出的污水,甚至可以将村民鱼塘里的鱼毒死。”李剑敏说。
百叶、黄喉、熊掌无一幸免
最老的鸡爪已冻了46年之久
用过氧化氢浸泡鸡爪并不是防城港一地的专利。今年5月,南宁市警方曾在一窝点缴获20多吨假冒伪劣凤爪成品及鸡爪、牛百叶、牛黄喉等走私原材料。而在这一窝点的冷藏库里,民警发现其中一些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最老的鸡爪,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已冻了46年之久。
据公安机关介绍,如此炮制走私冻品暴利惊人。一吨冷冻走私鸡爪的进货价仅为4000—5000元,经过解冻、加工、包装后,一吨售价高达2万元。而每公斤泡制好的黄喉可以卖出25元的价钱,部分不良烧烤摊主购进这些黄喉后,每公斤可以串成约50串烤串,然后以每串2元左右的价格卖给食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鸡爪这样的平民食品卫生状况堪忧,连熊掌等豪华大菜也同样如此。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公安局局长罗卫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熊掌从境外走私进口,经过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反复解冻,被查没时已经变质发臭。”据他介绍,去年广西森林公安曾经一次性缴获发臭的熊掌141只。发臭的熊掌,通过一些不法饭店酒楼的烹饪,成了饕餮食客们口中的美味,售价昂贵。
走私冻品上餐桌三大渠道
境外冻品暗度陈仓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广西东兴、凭祥等重点边贸区域,冻品非法入境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而化整为零是不法分子的惯用伎俩,甚至形成了“农用车、大货车,齐上阵;鲜芭蕉、新木材,均夹货”的局面。
据广西边防、公安等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大宗货物一般采取专车押运,非法冻品隐身于芭蕉、木材等货物中,并配合中途换牌、转车等伎俩。而边境线、界河边上的小型农用车也没闲着,大货车或船上的货物通常被拆分至农用车后,再运至隐蔽的交货地点甚至另一城市化零为整。
“打私风声紧的时候,有人甚至用面包车或小轿车转运物品。”一位知情人士介绍。
近年来查获的非法冻品入境案件显示,犯罪嫌疑人往往为境内外勾结形成犯罪团伙,由境外人员以国际采购商的名义从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家组织货源并走私至境内,再由境内人员负责转运、分销。
物联网人货分离
货物顺利入境后,不法分子便利用现代物联网的漏洞,进行人货分离。一般是将货物交由地下押运公司运送至指定地点后,货主再支付运费。
“一些货车司机唯利是图,对自己运输的物品不看不问,非法入境的冻品一旦被查获,很难从司机口中追寻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广西边防大队官兵介绍。
然而,不查货的除了明知故犯的货车司机,还有不规范的物流公司。收件员一般不会逐一验货,这给走私运输销售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另一些非法入境冻品则被用泡沫箱等包装好,到客运站找班车或货车进行运输,到站后再派专人取货。
“如果没有线人举报,很难查获。”广西崇左市公安边防支队一位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借互联网变身“白富美”
互联网购物平台也成为非法入境冻品的集散地。
记者在淘宝等网络购物平台上搜索后发现,仅冷冻鸡爪一项就有几十个品种,价格也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张张货物实拍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牛肉、秋刀鱼、各种海鲜刺身等生鲜食材一应俱全。
但是,在货物详情一览,虽然卖家都声明“进口食品加贴中文标签,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但是仅有少数卖家提供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等关键信息,大多数只提供联系电话甚至不提供厂家信息。
然而,正是经过过氧化氢和工业烧碱洗礼的非法入境冻品,一经网站“实拍图片”的粉饰,立刻从“三无产品”跻身“白富美”之列。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