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获官方点赞,由“黑”变“绿”,钢企做对了什么?

2025.03.03 | 念乡人 | 52次围观

图片

▲ 本文图片来源由豆包生成,关键词:降碳 钢铁 


作者|Mr.L

编辑|兰格钢铁网媒体中心


2月24号,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发布通报时点赞了钢铁行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环保与利润双赢的做法。


2月7号,《人民日报》15版用专版报道了钢企以环保升级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情况。


作为“排放大户”,钢铁行业频获官方点赞,意味着其在降碳减排做法上有诸多亮点。


根据部署,2025年是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收官之年。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钢协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相关官员表示:“到年底80%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对于20%未实施改造的产能,已启动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预研工作,将通过加严标准、部门间协同政策,推动其治理水平提升或逐步退出。”


如何让企业不成为上述提到的20%,钢企们都在思考关注。


今天,L哥(兰格)就和大家聊聊钢铁业技术创新促进低碳发展的话题。




01

氢冶金技术

开启绿色冶金新时代


在全球化日益重视环保的背景下,高炉冶炼以碳为还原剂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减排潜力有限。


随着环保要求提升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钢企开始寻求更环保的替代方案,氢冶炼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为实现降碳目标,多家钢企尝试在材料、能源效率与生产技术上转型。


作为一种创新的炼铁工艺,氢能炼铁革新性地采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取代传统的碳基还原剂,直接还原炼铁,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氢冶金的减排比例有多大?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高炉冶炼,每生产1吨汽车板用钢,大约排放2吨二氧化碳,其中有1.6-1.7吨在高炉环节产生。改用氢冶金技术后,二氧化碳减排比例超70%,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粉尘排放分别减少30%、70%和80%以上,减排效果肉眼可见。


目前,宝武、河钢、安钢等多家钢企积极推进氢冶金技术研发及应用,通过建立示范项目等方式,不断探索和完善氢冶金技术。


例如,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工程示范项目由河钢集团与意大利特诺恩(TENOVA)联手中冶京城共同研发建设。


该项目采用以焦炉煤气为还原气体的高压竖炉零重整氢冶金技术,工艺气体中氢碳比高达8:1以上,产品绿色高纯,直接还原铁金属化率达到94%以上,达到了国际一类标准。


项目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80万吨,减碳比例达70% ,是全球钢铁工业中低碳发展的一个标杆。


宝武也较早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试验。2023年底,宝武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已在湛江钢铁建成投用,配套的高效电炉装置建成后,有望通过氢冶金电熔炼工艺叠加电炉,实现全品类,近零排放,产品供给市场的目标。




02

潜力巨大

CCUS市场规模或将破千亿


作为耗能大户,钢铁工业总能耗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20%-25%,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


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降碳势在必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通过捕捉、利用或安全储存二氧化碳,将废气转化为资源,创造了环保的奇迹,也在钢铁行业进行应用推广。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报告显示,我国2030年CCUS减排需求为0.2亿—4.08亿吨,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预计2050年产值规模将达3300亿元。


截至2025年初,国内CCUS示范项目在钢铁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去年4月份,河钢推出的WisCarbon碳中和数字化平台,基于WeShare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钢铁制造流程自主研发,旨在为钢铁及上下游行业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精准降碳。


首钢京唐公司建立的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制定详细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标准,建立管理台账,确保数据可追溯。


一系列碳捕捉、碳追踪技术和平台的应用,正推动钢企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加速演进。




03

绿色物流

效益与环保双赢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传统的物流模式在效率、成本和安全性上面临显著不足。钢企在出厂效率和安全以及成本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常常面临司机进厂难、装卸要求高、配载困难等问题‌。


如何解决痛点?绿色物流因良好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受到钢企欢迎。


许多钢企将绿色物流作为重要战略之一,积极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绿色物流体系。


以重庆钢铁为例,通过“自有+租赁”混合运营模式创新,提升特种车辆使用效率,降低每个作业环节的时间成本,实现物流年化降本1.8亿元的目标‌。


宝武集团全面推行绿色物流,旗下的欧冶云商平台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实现了物流信息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集团还大量使用新能源车辆进行运输,减少了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




04

科技引领

钢企向绿而行


技术创新是推动钢铁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因素。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模式的不断应用,钢铁行业的减碳之路将越走越宽。


专家表示,未来钢铁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深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一方面,持续优化现有减碳技术,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如开发更高效的氢冶金技术,突破二氧化碳利用的技术瓶颈。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钢铁企业采用 EBC 系统或进行相关系统升级,将为减碳工作带来质的飞跃。


EBC 系统能够整合企业生产、能源、碳排放等多方面数据,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生产流程,精准控制碳排放。系统还能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全产业链的协同减碳。


可以说,EBC 系统是钢铁企业提升减碳效果、实现绿色科技转型的关键支撑,是钢企迈向绿色未来的重要保障。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