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香格里拉“爱心妈妈”与金江镇女孩的温暖约定

2025.02.21 | 念乡人 | 6次围观

  原标题:“母爱”越山海——香格里拉“爱心妈妈”与金江镇女孩的温暖约定

香格里拉“爱心妈妈”与金江镇女孩的温暖约定

  清晨七点,香格里拉的薄雾还未散尽,海拔3300米的盘山公路上,一辆小车正驶向金沙江畔的金江镇。香格里拉市幼儿园教师钱雯雯紧了紧方向盘,后备厢里粉色的生日蛋糕微微摇晃,后座堆着崭新的儿童绘本和学习生活用品——今天是她结对留守儿童“萱萱”(化名)11岁的生日。

  跨越峡谷的“亲情”

  2024年夏天,香格里拉市妇联启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行动,钱雯雯成为了首批“爱心妈妈”,当晚,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咱也是两个娃的妈妈了,家里一个,金江一个,希望两个妞妞健康快乐长大……”因为她深谙:爱需要记录,当然,也需要具体可感的形式。第一次与萱萱有联系时,钱雯雯还在坐月子,她请家人代为看望,透过家人传来的照片,钱雯雯看到那个小小的她,眼中闪烁着纯真的光芒,仿佛能看见她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懂事能干的样子。简陋的屋舍,斑驳的墙壁,却掩不住她那份坚韧与希望。钱雯雯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爷爷的爱始终不能代替父母之爱,同为母亲的钱雯雯更能体会到萱萱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随后的第一次见面,她一眼就注意到女孩发辫松散地垂在褪色的衣服上,指尖还沾着没洗净的墨水——这是孩子母亲改嫁的第七年、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愿意让我抱抱你吗?”钱雯雯蹲下身,轻声问道。当一缕阳光落在萱萱的辫子上时,她轻轻搂住了萱萱,此刻拉近了她们的距离,也温暖了彼此。

  双向治愈的温暖奇迹

  短暂相聚便要离开,钱雯雯的心里既沉重又欣慰,她心疼年纪尚小的萱萱已经经历这么多的坎坷,幼小的心灵里就装满了悲苦,同时又感到欣慰,自己的关心和爱能够带给她温暖和力量。她们约定好,萱萱想妈妈的时候,都可以用爷爷和老师的手机给“钱妈妈”打电话,“钱妈妈”也会经常给萱萱打电话。有一段时间,钱雯雯特别忙,突然想起来,半个多月没有收到萱萱的信息了,她赶紧给萱萱打了个电话,萱萱接到电话,声音都有些哽咽了,她说:“爷爷跟我说过,您有自己的工作、家庭和孩子,平时特别忙,所以我不能老是打扰您……”电话那端的钱雯雯心头一紧。萱萱也是多么希望能有父母的陪伴,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然而她却把这些愿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她用自己的坚强和懂事来对抗生活中的困难和孤独,她的懂事让钱雯雯心疼,这次通话过后,钱雯雯利用休息时间专程去了一趟金江,让萱萱切实地感受到“钱妈妈”对她的爱,打消她担心打扰到“钱妈妈”工作和生活的顾虑。

  藏在细节里的四季牵挂

  自从成为萱萱的“爱心妈妈”开始,每一个关于萱萱成长的点滴都牵动着钱雯雯的心。她的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着小女孩的衣服鞋子尺码、最近的心情变化、新交的朋友、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和考试日期等,这一条条细碎的备忘录,都是“钱妈妈”对萱萱无声的爱。每隔一段时间,她的后备厢里就会备着一个“魔法百宝箱”,驱车三小时穿梭在金沙江畔的公路上,让那些礼物“恰好”出现在萱萱眼前。在萱萱成长的道路上,钱雯雯也决心给予她充分的尊重,希望她能成长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自信心的人。无论萱萱未来走到哪里,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钱雯雯的心中,她永远都是她的骄傲。

  在香格里拉市,这样的“爱心妈妈”已有183位,她们用高原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柔情,为88名留守、困境儿童织就温暖的襁褓。这些用爱浇灌的约定,让留守的童年不再是被雪覆盖的荒原,而是充满生机的春日草场,当爱心化作具体而温馨的陪伴,雪山的下每一个明天,都将升起更温暖的太阳。(黄晓丽 蒋建晨)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