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徐殷“四说”龙泉青瓷文化

2025.02.18 | 念乡人 | 42次围观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吴向东

龙泉青瓷历史悠久,青瓷文化博大精深,是浙江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AI时代来临,如何抓住机遇,让传统艺术搭上现代传播手段的快车,迸发出新的火花?

近年来,龙泉青瓷艺人徐殷不断探索,运用新科技、新手段,在宣传龙泉青瓷文化上频频发力,弘扬青瓷艺术,传播中华文化,推动龙泉青瓷走向更大的舞台而不懈努力。具体讲就是“四说”。

“小鱼”说

走进龙泉青瓷大师园内的“徐殷瓷苑”,进门即见大厅中央迎宾位上一个1米多高的机器人“小鱼”,眼睛一闪一闪,向客人招手致意,煞是可爱。

“您好!欢迎来到‘徐殷瓷苑’,小鱼很高兴为您服务。”“小鱼,小鱼,请带我参观一下展厅。”收到指令,“小鱼”立马进入工作状态,移步到每件青瓷作品前进行详细介绍。

徐殷“四说”龙泉青瓷文化

“讲解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工作,能够精准地执行指令,我将文案输入‘小鱼’,后续的事就可以放心交给它了。”徐殷说,除了新鲜感外,讲解机器人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以根据观众的语音指令进行个性化服务,提供详细的介绍和讲解;与传统的导览、讲解相比,可以解放人工讲解员,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出现某些差错,提供更准确、更专业的服务;实现人机互动,讲解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方式对观众进行交互,不仅让参观者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还能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提升整体的参观体验。

除了讲解,“小鱼”还具备引领带路、青瓷鉴赏、互动娱乐等功能。据悉,使用讲解机器人介绍作品,在龙泉青瓷行业还是首例。

码上说

“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其专属的‘身份证’。”徐殷指着其作品收藏证书上的二维码说。

徐殷“四说”龙泉青瓷文化

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链接方式,具有唯一性、易扩散、低成本等优点,将二维码置于产品及媒介上,通过用户扫码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忠诚度。

“龙泉青瓷作为高端的艺术品,可以说每件作品都是有故事的。”徐殷在长期的从业经历中发现,有不少消费者存在对青瓷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有的喜欢外观,却不知其内涵和故事;有的感觉“不识货”,就不下单;有的虽然买了,又说不出一二……“扫一扫二维码,作品的名称、器型、釉色、创意以及典故等,图文说明、视频介绍‘一码了然’。”徐殷说。

解说跟着作品走,随时扫码即开讲。小小二维码,实现了青瓷作品和青瓷文化一起买,开辟了龙泉青瓷文化宣传的新路径,甚至包括后续的转赠、售卖等,都是对青瓷文化的再传播。

每件作品均赋予二维码,也开了龙泉青瓷行业之先河。

视频说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2021年,徐殷的龙泉青瓷专著《道与器:中国传统文化——龙泉青瓷》出版发行,该书以宋韵文化的视角,分为:忆历史、赏器型、品釉色、观纹饰、辩特征、思意境、悟品位、话美学、聊收藏、谈创新十个篇章。

徐殷“四说”龙泉青瓷文化

伴随着“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深入实施,作为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青瓷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前年开始,徐殷团队花了两年时间,精心拍摄了435集“徐殷说瓷”系列短视频,这些视频以《道与器:中国传统文化——龙泉青瓷》为蓝本,单个视频2分钟左右,总时长约14小时,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品位高雅。

“徐殷说瓷”以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且当下备受欢迎的短视频方式,诠释龙泉青瓷文化。让人们穿越千年,在宋韵文化的视角下,感悟、品味龙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徐殷说瓷”在徐殷视频号、佳之韵公众号推出后,备受关注。随后,潮新闻等官方媒体每日一篇推送,抖音、快手、小红书、支付宝、哔哩哔哩等平台相继转发。借助媒体平台力量,龙泉青瓷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触屏说

跟随“小鱼”整个展厅参观下来,线路最后还有一台高大的触控一体机,如果仍然意犹未尽,需要了解更多的内容,没关系,硕大的触摸屏上视频、文字、图片等一屏搞定。“内容还在不断充实、完善,尽量将龙泉青瓷文化浓缩于一屏,观众游客手指一点,尽在眼前呈现。”徐殷说。

徐殷“四说”龙泉青瓷文化

徐殷,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龙泉佳之韵青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自幼在瓷土堆里玩泥巴长大,长大后一直在龙泉青瓷行业打拼,首创青瓷浮雕瓷画这一全新艺术形式,并获得龙泉青瓷界首个国家专利。数十年来,徐殷倾情投入龙泉青瓷的研究创作,创作的铁胎青瓷日益成熟完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

创作之余,徐殷下足“诗外工夫”,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结合自身对龙泉青瓷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在青瓷行业打拼的感悟和体会,不遗余力传播青瓷文化。近年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潮新闻、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抖音、快手、小红书、今日头条以及欧洲时报、非洲时报、美国侨报等国内外媒体在报道他的同时,也推动龙泉青瓷文化走向五洲四海。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