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2025.02.12 | 念乡人 | 4次围观

多年以后,如果要回顾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时刻,那么一定少不了2025年春节期间杭州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注定是科技大爆发的一年。这其中2025年春节期间的杭州“六小龙”又率先向我们呈现了一副壮观景象——脚踢美国硅谷圈,撑起了中国科技界的门面。

不过很多人可能或多或少听过杭州六小龙,但却不一定清楚具体是哪六小龙,且为什么是这6位杭州老板?在这背后又有哪些传奇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这6位撑起中国科技界门面的杭州老板。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一战90亿,创造多个第一

(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

2024年夏天,一只“猴子”横空出世,它就是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

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黑神话:悟空》销量突破2800万,销售额超90亿元。

而在“悟空”杀疯了的背后,是“游戏宅男”冯骥用热爱抵岁月漫长的故事。

冯骥的童年,恰逢街机游戏流行,父母对他热衷游戏的态度是,只要成绩不垮,就不多管束。

他的成绩也确实没垮,2000年18岁的冯骥考上华中科技大学,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在文中,他言辞激烈,毫不留情地撕开了国内游戏行业的乱象,文中的数个大哉问,放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再后来,冯骥从第一家游戏公司辞职,加入了腾讯,并成为西游主题游戏《斗战神》的项目主策划。

尽管《斗战神》前几轮测试都打破了腾讯自研产品的多项纪录,但因成本过高,被迫走上了“氪金”路线,这使得公司商业化的方向与主创团队的理念产生了巨大分歧。

最终,《斗战神》剧情止步于白骨夫人的篇章,很多老玩家都评价,“白骨之后再无西游”。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干掉美国科技巨头上万亿市值,

神秘的东方AI力量

(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

今年春节前夕,中美AI竞争的历史性时刻出现了。

2025年1月27日,神秘的东方AI力量DeepSeek登顶中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一举超越ChatGPT。

在登顶的同一天,DeepSeek上线新模型,不仅在基准测试中击败了DALL-3和Stable Diffusion,且训练成本不到OpenAI GPT-4o的十分之一。

而这也引发了当天的美股“地震”。当天美国收盘,英伟达下跌近17%,微软、谷歌、Meta等美国科技巨头股价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一天之内美国科技公司上万亿市值消失。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 R1面世,真正意义上震撼全球。

一夜之间,中美AI攻守之势异也。

《黑神话:悟空》制作者冯骥对此更是评价道:“这可能是个国运级别的科技成功,这样震撼的突破,来自一个纯粹的中国公司。”

再回过头去看梁文锋,有这三点启发(由真人总结):

1.长期主义。如果你去看DeepSeek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一段简洁但有力的介绍语映入眼帘:“投身于探索AGI的本质,不做中庸的事,带着好奇心,用最长期的眼光去回答最大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一件事上只需要投入上万小时的时间就能得到成效;难在它坚持不易,很少人能屏蔽掉各种喧哗、诱惑、安逸,孤独地熬着上万小时,还能保持一份冲劲和驱动力,而梁文锋显然做到了。

2.热爱。热爱产生好奇心,热爱创造激情,也唯有热爱方能抵岁月漫长。正如梁文锋在过去采访中说的,“我们招人的条件是热爱,这些人的热情通常会表现出来,因为他真的很想做这件事,所以这些人往往同时也在找你。”“如果追求短期目标,找现成有经验的人是对的。但如果看长远,……基础能力、创造性、热爱等更重要。”

3.敢于创新(引领),而不是模仿(跟随)。中国AI和美国真实的gap是原创和模仿的差距。而梁文锋和DeepSeek也正是敢于在技术研发上,突破传统,选择差异化技术路线,在底层架构上开创了全新的MLA(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和DeepSeekMoESparse结构,并坚持“开源+生态共建”的策略。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创造世界第一,

被黄仁勋、马斯克点赞的偏科天才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除了DeepSeek,在今年春节期间让人觉得科幻照进现实的,还有在蛇年春晚上穿着东北大花袄,跳着扭秧歌的机器人了。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这群被网友们戏称为“太奶”机器人的背后,则是一个被黄仁勋、马斯克点赞的90后偏科天才。

1990年,王兴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王兴兴就偏科严重,他的英语成绩极差,为此王兴兴差点没考上高中上了职高,而高中三年其英语也只及格了三次,考研的时候也是因英语没考上浙大,被调剂到了上海大学。

与语言能力偏科形成反差的是,王兴兴的动手能力极强,称得上是一个天生的工程师。

上幼儿园时,王兴兴第一次画画的作品就把自己的爸妈震惊了,他们还把街坊邻居都叫过来看;而在这之后的小初高生涯里,王兴兴也是动手制作大师,先后尝试过制作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可充电的电池等等。

2009年,19岁的王兴兴靠着稍占优势的理综科考考入浙江理工大学,在进学校后其就迷上了机器人制造,并在大一期间独自做出了一个成本仅200元的双足机器人。

而这正是他做的第一个机器人。

此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13年,尽管因英语单科未过线,王兴兴考研被调剂到上海大学。但在研究生阶段,他又独立完成了一项惊人壮举:

从底层电机驱动板、整机机械结构,到整机运动控制算法,全流程开发出了一款四足机器人XDog。这款机器人以1、2万元的成本,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凭借着XDog,王兴兴在创业大赛中拿到了一笔奖金,也意外在科技圈火了一把。

2016年,26岁的王兴兴研究生毕业。

也是在这一年,一位投资人在看了XDog的相关视频后,顺着社交媒体账号找到他,彼时他刚入职大疆不久,经过一番思考,王兴兴最终选择辞职创业,宇树科技也就此诞生。

而经过数年时间的发展,宇树也逐渐从1人、3人小团队慢慢发展成为现在数百人的公司。

期间,重构的四足机器人Laikago、行业功能性四足机器人Aliengo、教育酷玩四足机器人A1、AI大模型赋能的Unitree Go2等也相继问世,这些来自宇树科技的产品一步一步走到台前。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2021年,小牛“犇犇”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这是全球首次四足机器人动态走位集群舞蹈表演,轰动一时。此后,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109台Go1机器狗;2023年美国超级碗赛前表演中的机器狗;杭州亚运会上的“显眼包”机器狗;以及被马斯克点赞的B2-W机器狗……都来自宇树科技。

可以说,王兴兴带领团队,在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要里程碑:最早提出技术方案,最早将其商业化。这些机器人也一步步打开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宇树科技占据着全球四足机器人6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此外,2023年8月,宇树科技正式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这是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全球近似规格最高动力性能。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2024年5月,王兴兴带领宇树发布了G1人形机器人,售价仅9.9万元起。

2025年蛇年春晚,宇树机器人更是给全国观众扭起了秧歌,带来了“亿点点震撼”,也让人们直呼赛博时代正加速到来。

同样,王兴兴和宇树科技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发(由deepseek总结,真人优化):

1.极致热爱突破技术壁垒。一个英语不及格的少年用200元造出双足机器人,证明天赋从来不是全能而是聚焦。当世人苛求木桶理论时,真正的创新者早已将最长的木板化作登天云梯。黄仁勋点赞的不是"完美学霸",而是那个在物理世界孤注一掷的偏执狂。

2.长期主义,深耕技术。从XDog到H1人形机器人,十年死磕底层技术迭代,证明硬科技需要马拉松式的持续投入而非短跑冲刺。

3.耐心资本助力。早期投资人跨越社交媒体主动押注,此外,在2017年宇树科技已有融资耗尽时,又有新的资本加入进行助力也正是耐心资本与长期主义创业者共振,让实验室原型蜕变为全球市占率60%的科技名片。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让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机器人

(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

除了宇树科技,杭州还潜伏着一家机器人公司,同样有着不俗的实力。

在前段时间,一段令人惊叹的视频在全球网络流传,引起大众惊叹——全地形越野机器人“山猫”下山展示了令人震撼的越野能力和狂野酷炫的运动能力。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而研发“山猫”的就是来自杭州的云深处科技,其创始人朱秋国有着双重身份,除了创办云深处科技,他同时还是浙江大学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出生的朱秋国,网上没有他上大学以前的资料,只是知道他在浙江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师从褚健教授和熊蓉教授,主要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尤其是基于模型控制(MPC)的足式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

在这期间,他还参与过双足乒乓机器人“悟空”的研制工作。

2011年,朱秋国博士毕业,加入了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从事仿人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机器智能等研究工作。

时间来到2017年。在当时,国际上的腿足机器人技术正迅猛发展,其中波士顿动力更是高调炫技,凭借双足机器人和SpotMini四足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声名鹊起。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初期,云深处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四五个人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机器人展厅,租了几个工位做研究。

随着团队逐渐壮大后,他们才搬迁到了玉泉校区附近的浙大科技园。那时,附近的居民不时会在老和山、石虎山一带看到机器人出没。

从校内临时办公场地一路发展,云深处科技搬到目前的新场地——紫金梦想广场,已是2021年。

2024年8月,云深处科技的Dr.01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宣告云深处科技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也正是在这一年,云深处的机器狗成为首只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应用的行业级四足机器人,并被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点赞。

可以说,这些在前两年各种公开场合还只会作揖卖萌的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各行各业,发挥着独特作用。

同样,朱秋国和云深处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发(纯由DeepSeek总结,要求真情实感)

1."象牙塔与泥泞场的量子纠缠"。当学者脱下白大褂踏入创业荒野,实验室的代码变成山野的足迹。朱秋国用浙大展厅的四个工位证明: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既需要顶刊论文的精密计算,也要经得起老和山石阶的颠簸考验——理想主义的最高形态,是把方程式刻进钢铁的脊梁。

2."在巨人的影子里造太阳"。波士顿动力炫技时,他们选择在雪地打滚。当全行业仰望SpotMini的镁光灯,"绝影"却在矿山深处点亮矿工的头盔。真正的创新从不是对巨人的拙劣模仿,而是把他人眼中的杂耍动作,锻造成打开工业革命新大门的钥匙。

3."让钢铁学会呼吸"。从作揖卖萌到攀爬高压电塔,这群机器生命的进化史藏着最硬核的浪漫:当技术不再困在展厅玻璃罩里,当"白云深处"的代码开始呼吸人间烟火,冰冷的金属关节终将叩响文明的下一个千年。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不仅是国产机器狗,更是中国智造从仰望到领跑的史诗级转身。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解决世界AI难题,估值超百亿

(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

同样,出身浙大的还有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

很多人可能知道杭州六小龙中有群核科技,但具体它是干什么的,显然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这背后又是一个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故事,这里,我们先从其创始人的故事开始讲起。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洗头”博士,洗出一家科技独角兽

(游戏科学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

除了AI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还有被称作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脑机接口领域,同样被一位杭州老板做到了行业引领创新的位置。

当谈及为何创办强脑科技,在韩璧丞看来,就叫偶然中带着必然。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2019年,这款智能仿生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百大发明,并登上了杂志封面。一年后,它又获得德国红点奖最佳设计奖。

但对一家渴望商业化成功的企业而言,产品的市场化突围更为关键,BrainCo又不断横向拓宽产品线:

在康复领域,推出了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和智能仿生腿;

在健康领域,推出了StarKids产品,探索开发用于治疗自闭症的数字治疗手段,以及让人快速入睡的产品“深海豚脑机智能安睡仪”;

在教育领域,推出了“Focus专注力训练设备”;

在消费领域,推出了正念脑电仪……

截至今天,强脑科技更是聚集了一大批全球最领先的脑科学家。来⾃哈佛、MIT等全球顶级学府的优秀校友在核⼼研发团队中占⽐超70%,⽬前BrainCo拥有脑机接⼝领域核⼼专利两百余项,60%为发明专利。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左上臂缺失的中国游泳队队员徐佳玲,用“意念”控制智能手臂,抓握起火炬并点燃圣火

此外,全球融资超2亿美金的脑机接口企业目前只有两家,一家是马斯克的Neuralink,另一家便是强脑科技。

或许,在当下来看,脑机接口的应用还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几颗星辰,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脑机接口像今天的AI产业一样迎来大爆发。

同样,韩璧丞和强脑科技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发(由DeepSeek总结,要求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1.迂回创新。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曲线突围"揭示:颠覆性技术突破往往诞生于对传统路径的逆向思考,在看似不可能的夹缝中开辟新维度。

2.学科无界。生物竞赛冠军跨界机械工程再转神经科学的轨迹证明: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属于能自由穿梭于学科边疆的"跨界造物者"。

3.人机共生。脑电采集设备从实验室走向自闭症治疗与专注力训练的启示:真正伟大的技术革命必须完成从数据到人性的惊险跳跃,在商业闭环中重构人机伦理。

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干翻美国科技界

结语:中国群星闪耀时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人类群星闪耀时》

无论是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还是云深处、群核科技、强脑科技,其实都是中国硬核科技崛起、中国群星闪耀正当时的一缕缩影。

像月之暗面的杨植麟、人称“野生钢铁侠”“稚晖君”的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还有在火箭领域追赶马斯克的东方空间CEO姚颂等许多未在文中被提及的年轻企业家和企业都在各自的硬核领域不断突破创新,熠熠生辉。

可以说,这些科技新锐的诞生,是偶然的际遇,更是必然的积淀。

某种程度上,杭州六小龙印证了“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同时也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创新力量的深层逻辑——他们并非横空出世,而是钱塘江畔“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后凝结的结晶。

正如南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展现的画面:穿白大褂的研发者与穿西装的企业家在同一幢楼里交流,乃至合二为一,这座城市以“孵化器”式的生态,让原始创新与产业转化无缝衔接。这种“楼下试验生产,楼上高精尖科研”的模式,正如茨威格所言:“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

而站在更高的层面,我们要看到,在中国未来,正需要更多这样的城市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群星闪耀时刻”。面对芯片封锁与算力瓶颈,杭州和北上广深等地的竞争合作,也正是中国科技“群星”共赴星辰大海的缩影。

事实上,真正的“群星闪耀”,从来不是个体的孤光,而是生态的共振;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使命的觉醒。

今天的中国,正以制度、资本与人才的合力,让“天才的时辰”从偶然变为常态。

而当钱塘江的潮声、珠江的涛响以及全国各地的共振谱写出一曲华美的乐章,当更多的“六小龙”和全国各地的科技军团竞合共生,这片土地上的星光,也终将照亮人类科技的浩瀚苍穹,而到那时,也将是真正的中国群星闪耀时。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