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变“黄”的小红书,除了内容造假,还踩了哪些红线?

2025.01.26 | 念乡人 | 13次围观

来源:微信公众号“螺旋实验室”

变“黄”的小红书,除了内容造假,还踩了哪些红线?

月30日,小红书APP在安卓多个应用商城内无法下载的消息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具体原因并未向外界公布,官方的回复口径表示:“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

从2013年成立以来,小红书的发展一路顺风顺水,如今的估值已突破60亿美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APP。

随着平台体量的不断增长,小红书在今年所遭受的非议也越来越多,尤其在平台内容管控方面的不足,成为了外界抨击的焦点。

螺旋君在整理小红书近期传闻时发现,从种草笔记造假到此次被传因涉黄下架,小红书所暴露出的内容生态问题正在逐渐触及监管红线。

此次小红书APP下架虽未有直接导火索,但更像是长久以来内部问题积累的集中爆发。

内容失控,小红书变“小黄书”?

在此次小红书被安卓应用商店下架后,有专业媒体曾援引知情人士的爆料称,小红书确实于日前收到了整改通知,下架期限或为“无限期”,下架原因则是涉黄等内容违规。

小红书上的种草笔记造假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如果说到“涉黄”,显然还是有些出乎外界的意料。

螺旋君了解到,小红书涉黄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商内容存在推荐和销售情趣用品,同时笔记内容过于露骨,有打“擦边球”的嫌疑。

变“黄”的小红书,除了内容造假,还踩了哪些红线?

二是在小红书的种草笔记中,有博主疑似用“酒店打卡”的笔记内容促成不法交易,不过这个说法并未有确凿的证据证实。

根据网友的爆料,在一些“酒店打卡”笔记的评论区,如果有人问道多少钱一晚,就是在和博主进行暗语交流,而博主回复的价格就是X交易的价格。


​虽然未有确切的案例证明小红书上存在这样的不法行为,但是如今在小红书此类笔记的评论区,还是能看到一些类似的暗示性留言。

变“黄”的小红书,除了内容造假,还踩了哪些红线?

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曾遭工信部点名

就在本月月初,在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中,小红书就因涉及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而被点名。

有媒体报道称:小红书从安装使用后的第一时间就要求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索取权限多达几十条,其中很多权限都跟个人的隐私信息有很大关系。

在索取这些权限后,小红书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精准获取包括用户位置等个人隐私信息,并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推送相关的广告内容,大幅度提升了广告匹配的精准度,从而为软件运营商带来更多收益。

变“黄”的小红书,除了内容造假,还踩了哪些红线?

APP因为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信息而被遭受处罚,在最近一两年来并不鲜见,而且在经由工信部认定后,往往这类软件都会大规模的强制下架。

去年11月,工信部在2018年三季度检测中发现53款软件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全部被责令下架。

今年2月,工信部在2018年四季度检测中又发现违规软件43款,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消耗用户相关账户积分、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同样责令下架。

从电子烟到黑医美,内容把控存在漏洞

由于平台定位是一款消费决策类手机应用软件,坐拥2.5亿用户的小红书也成为了不少厂商推广自家产品的重要阵地,但是在纷杂的产品种草笔记中,如何从源头控制这些产品的准入范围,小红书一直在努力,但却总有新问题。

在今年315晚会上被着重点名的电子烟产品,曾经就是小红书的香饽饽,博主们通过种草笔记这样软性植入的方式,大张旗鼓地为电子烟宣传摇唇鼓舌。

在四月之后,受到烟草广告限制令的影响,小红书才彻底在平台上断绝了电子烟内容的发布。

在电子烟之后,小红书又成为了黑医美产业的聚集地,“绿毒”、“粉毒”、“人胎素”等来历不明的医美产品又成为了新的种草神器,其中甚至还有国家违禁药品。

变“黄”的小红书,除了内容造假,还踩了哪些红线?

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小红书拥有庞大的女性用户群体,以及数千万级别的日活流量,黑医美团队还会将平台上获取的用户引流到线下,让无资质医生为其提供其他的医疗服务。

毕竟是一家靠内容生态起家的平台,如果不能完善社区内部的产品内容准入机制,那么无需监管部门介入,小红书本身就会有覆灭之虞。

况且医美产业本身需要严格的资质审查,让黑医美游走在小红书平台,一旦用户遭遇人身财产安全损失,经舆论一放大,可能就是下一个全民声讨的“魏则西事件”。

虚假广告,小红书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被曝光已久的小红书虚假种草笔记,小红书自身的官方平台,也曾因为虚假广告而受到处罚。

今年三月,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对小红书主体公司上海行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出了三万元的罚单,原因就是因为在小红书自营店铺“小红书福利社”中的部分产品出现了虚假宣传的情况。

“小红书福利社”中的“MARASIL 电动真空负压式吸黑头仪”,商品介绍页面描述产地为“日本”,实际产品上标注的是产地中国。

而另外一款“GH-creation 钙片”,则在宣传语中出现了“一瓶长高不是梦”、 “增高钙片还能让你继续再长几公分”等夸张描述,事实上该产品宣传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变“黄”的小红书,除了内容造假,还踩了哪些红线?

嘉定区市场监管局认定,小红书的此类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另有数据显示,小红书自成立以来共接到行政处罚17次,被处罚金额共计64万元。处罚主要原因是涉及虚假广告、违法使用国家级等宣传词语。

小红书近年来一直试图摆脱自身的跨境电商基因,并通过上线自有品牌、建立品牌合作人平台等方式强化内容社区属性,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对于相关法规条文仍显得敬畏心不足。

一直被外界所诟病的虚假种草笔记,目前来看在小红书平台内依然存在,平台自身是否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在此次下架APP风波过后,可能还会掀起更广泛的讨论。

作为内容平台,野蛮生长之后步入合规化渠道,可能会经历阵痛,也可能需要放弃短期利益,对于小红书来说,这是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也是条必由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