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然
人类路长嗟日暮,AI已有惊人句?
人工智能(AI)搞诗歌创作并不是新鲜事。在这一领域,早期AI大多依赖于简单模式匹配和规则设定,生成的诗句缺乏内涵和情感。但随着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新一代AI已能够通过学习大量诗歌数据来捕捉语言的细微差别和复杂结构,从而生成更加自然流畅、富有创意的诗句。例如,科学家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技术,训练AI模型理解并模仿古典诗词的格律和平仄,甚至能够针对特定主题或情感生成的诗句。
更惊人的是,2024年11月14日一项正式发表的研究称,读者已经无法可靠地区分AI生成的诗歌和人类创作的诗歌,而且人们可能更青睐AI的诗。这个有趣的现象,挑战了我们对于AI创造力的传统认知,也引发了关于艺术创作本质的新思考。
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首先,他们邀请了1634位志愿者参与测试,每位参与者都收到了一组精心挑选的10首诗歌。这其中包括了5首出自文学巨匠之手的经典之作——比如威廉·莎士比亚、拜伦、艾米莉·狄金森和T.S. 艾略特等人的杰作;另外5首则是由先进的AI模型ChatGPT 3.5模仿上述大师的风格创作而成。结果令人惊讶:许多参与者错误地认为AI的作品是由人类创作的,反而对真正的人类创作持怀疑态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这两种不同来源诗歌的态度差异,科学家又组织了第二次实验。这次,他们召集了696位新的参与者,要求大家从多个维度,如质量、美感、情感表达、韵律感及创新性等对诗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人们知道诗歌来自AI时,即便实际上那些诗是人类创作的,他们在大多数评价指标上的打分都会更低。相反,那些不知道诗歌来源的参与者,则更倾向于给AI生成的诗歌打出更高分。
科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I生成的诗歌往往更加直接明了,易于理解和感受,而这恰好迎合了现代读者寻求简单明快阅读体验的需求。同时,读者又错将人类创作诗句的复杂性,当作是AI写作的不连贯,并且低估了生成式AI表现出的与人类的相似程度。
这个发现不仅展示了AI在模仿人类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进步,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们在评判艺术作品时可能存在的偏见。
据《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