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消息称,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已建成投运。这一里程碑式的工程不仅提升了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还对保障西南地区电力供应、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86.31亿元。工程途经四川甘孜州、雅安市等地及重庆潼南区、铜梁区等8个地市(州、区),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并在四川、重庆两地新建4座100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2400万千伏安。工程投运后,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

该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川渝两地用电需求高速增长。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将提升四川水电通道送出能力和川渝断面输电能力,增强重庆市电力保障水平,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同时提高川渝电网跨省跨区互联互济能力,有效增强西南电网系统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资源配置能力。

作为服务川西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绿能载体,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可将川西地区丰富的水、风、光等清洁电能更大规模地输送至重庆、成都等负荷中心,满足川西等地清洁能源的多元开发和送出需要,有效承接来自西北、西藏等地的电能,进一步推动多能互补,构建西南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此外,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还是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面临了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和地域“空白区”的全新挑战。工程科研团队攻克了多项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并创下26项世界首次,为后续高海拔和重冰区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方面,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也有力推动了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在保就业、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工程的建成投运也突破了高原极端特殊地理环境的极限,为我国后续西南地区复杂环境建设树立了典范。工程建立高海拔习服体系,完成高海拔解体特高压变压器现场组装等多项艰巨任务,并有效应对了新冠疫情、山火、泥石流等不利影响。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38项特高压工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国家电网公司将继续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扛牢能源保供责任,持续完善电网骨干网架,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