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 念乡人 | 29次围观
花2000多元在“粉丝群”订购了一款包,结果一周也没有收到货,想找卖家咨询却发现自己已经被踢出群聊,这让北京市民辛女士懊恼不已。随着电商渠道的多样化,新的线上消费场景——私域,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新宠,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然而,私域销售不乏乱象,比如虚假宣传、专业资质无人查验、产品质量无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保障等。(3月26日《法治日报》)
随着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发展壮大,私域销售越来越受到关注。私域销售,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的私有领域内进行商品销售,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平台。这个私有领域通常包括社交媒体账号、网站、App、小程序等,企业通过这些自有渠道直接与用户互动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对于品牌和商家来说,私域销售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控制销售过程,更精确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和喜好,提高营销的精准度,增强用户黏性。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别有用心者则更看重私域销售相对封闭,可以规避平台抽成和部门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然而,一些私域销售依托的社交媒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平台,也就谈不上审核资质、监管运营。同时,私域销售具有很强的隐秘性,这就给销售者进行虚假宣传、售卖假货、消费欺诈以可乘之机。比如,像新闻报道中已经付款却收不到货,以及宣传保健食品具有治疗功效、非法提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等现象时有发生。等到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往往因为投诉无门,干吃哑巴亏。此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私域电商消费维权成为投诉量增长的新领域,消费纠纷取证难度大,调解成功率较低。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营销策略,私域销售本身没有原罪。不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新生事物,私域销售如果不加以规范监管,很可能异化为违规销售的“避风港”,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电商行业市场秩序。对此,相关部门、平台和消费者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首先,加强引流行为的源头治理。私域销售,往往需要从传统直播平台引流。直播平台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导流行为的监管,发现主播有导流行为的,及时采取禁播、警告、暂停更新和解散粉丝群等相关处罚。同时,通过置顶公告、消息弹窗等形式,提醒网友不要轻易相信引流宣传。
其次,厘清私域平台的主体责任。随着私域销售的兴起,社交媒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商属性。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确私域平台的主体责任,对以涉众型营销为目的的私域直播建立有效的平台监管,包括查验相关经营资质,留存一定期限直播视频、引入消费评价机制等,从而有力规范私域销售行为。
最后,提高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要尽量选择正规电商平台进行消费,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通过私域直播等形式下单消费,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积极举报投诉进行维权。
私域销售市场中蕴含着新的商业活力,但只有通过强化监管,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商业生态,才能让这些活力更好释放,助力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念乡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